109年度台灣物業管理趨勢論壇 活動圓滿落幕!

臺灣自然災害頻仍,加以社會結構變遷,導致災害類型的複雜化;世界各國均朝深化自助、互助及公助的防救災機制努力,其中首重自助及互助量能的建構。社區、企業,甚至長期照顧機構、高層建築物、工廠等等皆亟需建立自主救災機制,才能有效降低災害發生時的傷亡及損失。

本年度論壇為嚮應政府推動建立由下而上永續運作的自主救災機制,協助推廣災防工作;已持續舉辦16年的台灣物業管理發展趨勢論壇,今年再以[台灣防災政策與機制-探討物業設施管理的參與] 為主題,邀請國家災防領域代表與物業管理產業核心領域專家,共同探討災害防救的策略,及產業管理的參與。

開幕式首先由論壇召集人林鍚勳經理說明舉辦論壇的沿革,以實踐企業回饋社會的初衷;指導單位:內政部花敬群次長、建築研究所王榮進所長蒞臨指導期勉,主辦單位:住宅學會彭建文常務監事、台灣物業管理學會杜功仁理事長、台彎物業設施管理協會何明錦理事長等開幕致詞;隨即展開論壇議程。

▲主持人、主講人、指導單位、主辦單位、贊助單位合影
(左起:銘傳大學都市規畫與防災學系馬士元副教授、銘傳大學建築學系王价巨教授、消防署災害管理組冷家宇組長、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李維森主任秘書、內政部花敬群次長、東京都林錫勳總經理、建研所王榮進所長、台彎物業設施管理協會何明錦理事長、台灣物業管理學會杜功仁理事長、住宅學會彭建文常務監事)

本屆論壇由中華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何明錦院長主持,何院長在引言表示,台灣受全球化與氣候變遷衝擊,本土自然環境的特性;台灣有73%的土地面積與人口同時暴露於地震、颱風、淹水等天然災害,脆弱程度高居世界之冠;全民應建立防災觀點的韌性概念(Resilience):在改變環境中的調適(adapt)能力以及在緊急事故的影響下能夠抵擋(resist)、吸收(absorb)與快速復原(recover)的能力。發展減災與調適科技建構安全防災韌性社區與都市。

消防署災害管理組冷家宇組長以推動及執行防救災任務的主管機關闡釋台灣防災政策;防災規劃包括災害潛勢分析、危險度評估、災害境況模擬;災害整備措施則包括行動方案、境況模擬、演練檢討等以整備各種災害的防救量能。在重大災害發生時,透過災害現場應變統合機制;建立災情蒐集、提供及綜整的情資管理與流通。平時提高民眾的防災意識普及自救,以強化社區民眾互救能力;推動韌性社區、防災士及企業防災,以落實防火與防災的管理。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李維森主任秘書介紹台灣防救災法令與體系的發展歷程;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的任務,在「推動與整合災害防救研發能量,運用各項災害防救科技研發成果,研提災害調適策略,協助政府強化災害防救作業效能與提昇社會整體抗災能力,減輕災害事件所造成之衝擊與損失」。從「災害風險評估、早期預警與應變、資訊服務平台、防災能力發展建構、以及落實推廣應用」等發展重點;建構國家災害防救的機制。

銘傳大學建築學系王价巨教授指出危害地景在未來將是常態,我們必需準備好面對不安全的未來,提高居安思危的意識,具備災害發生時應有的「態度、知識、技能」,讓防災成為一種生活態度。防災關係生命的存續,在市民的自助、區域的共助、及行政的公助之間,建構垂直、水平及擴展的責任分擔體制,反覆持續推動防災「文化」化,經過世代扎根深化,才能建立一輩子可以帶著走的能力。以達到災害防救的自助與互助。

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馬士元副教授,以「防災社區」及「韌性社區」建構的內涵及運作;防災社區透過民眾的動員、防救災的學習與訓練、災害環境的檢視、減災對策的研擬、社區組織的建立、防救災設施與設備的整備等活動的過程,來改善居住環境的安全,並強化社區整體的防救災能力,當災害發生時能迅速應變。在防災社區的基礎上,藉著培育防災士、研擬社區行動計畫、復原計畫及持續運作計畫等工作,輔導取得韌性社區標章,並結合當地學校、企業及非營利組織,來降低社區面對災害的衝擊,提升社區災後迅速復原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民眾自助、互助的觀念,以達到韌性社區防救災自主持續運作的目標。

何明錦院長指出:因應極端氣候、複合性災害衝擊以及高齡化之自然、社會環境變遷,物業設施管理與社區安全防災的未來展望;應結合營建業、銀髮照護與ICT產學研界與政府力量,活用防災科技之創新研發,拓展智慧化物業管理。協助建構安全防災、節能減碳、友善健康社區。承擔社會責任,期能給予這個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活動花絮

 
▲綜合座談會(左起:王价巨教授、冷家宇組長、   ▲冷家宇組長主講台灣災防政策與災防管理推動
李維森主任秘書、何明錦院長、馬士元副教授)

 

▲李維森主任秘書主講台灣防救災法令與體系   ▲王价巨教授主講災害防救的自助與互助
的發展歷程

 

▲馬士元副教授主講社區災害管理的自主救災    ▲參與盛況

   

▲與會盛況                                                                       ▲與會盛況